[原创]如何利用Pad在课堂学习中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集体备课《比的应用》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1、口答:(1)什么叫比?
(2)火车每小时行8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火车与汽车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2.一个农场计划把100公顷地平均分成2份,分别播种小麦和玉米。小麦和玉米各播种多少公顷?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这道题是把100公顷平均分成2份,这是一道平均分配的应用题。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平均分配方法的实例很多,但是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分配方法应用也很广,那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教学分配。比如,配制一种混凝土需要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这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通常就叫按比例分配。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2.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并提问: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题,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怎样的比例分配?
2.根据学生回答,提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说明在500毫升的稀释液里,浓缩液占几份?水占几份?一共是几份?
3进一步提问:根据总份数和浓缩液、水各占的份数,浓缩液占总体积的几分之几?水占总体积的几分之几?
4、浓缩液的体积和水的体积该怎么求?
学生在pad上进行解答,并进行课堂上的课堂投影,重点关注学困生的解答过程。
方法一:用“归一法”解答。
方法二:用分数方法解答。
每份是:500÷(1+4)=100(毫升)
浓缩液:100×1=100(毫升)
水:100×4=400(毫升)
5、怎样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
指名学生教学检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ad推送的任务,并提交,教师根据答题情况的数据分析进行针对性讲解,并投影学困生的练习,折重分析。
集体订正
2.完成55页第3题,并运用pad拍照上传。
学生独立完成,并组内交流。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
A:本次的课例《比的应用》主要运用到了pad的课堂投影、试题推送和拍照上传的功能,借助这三个功能可以及时追踪到学困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比如说这节课用到的投影功能,可以在学生边做题的情况下,看到学生对这一试题的完整解答过程,而不是只看到了结果的对错,课堂上,可根据学生的过程错误,进行准确的及时纠正,学困生的问题解决了,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所以pad在这一方面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看到自己的解答过程在黑板上实时投影,会有一定的荣誉感,更能认真对待,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B:我看到pad的试题推送功能,这一功能能瞬间批改对错,并对班级的试题解答情况进行一个数据分析,教师根据数据分析情况,确定需要重点分析的试题,并能随时提取学困生的作业,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问题解决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他们也能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C:是呀,我看这节课中的拍照功能同样能起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作用,学生在解答完试题后,上传到各小组,教师可以随时提取学生的作业,并进行针对性讲解,学困生也能真正的明白自己错误的地方在哪里,需要做怎样的纠正,不再是模糊的,模棱两可的,这样,困难解决了,学困生就能真正的学习起来,让学习真正发生。
D:听了大家说的,可以看出来,pad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通过pad,我们能追踪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困难在课堂上就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问题解决了,学生也就能继续往下听讲,而不是滞留在原地,让困难越来越多。
A:只有我们真正的去了解这些学困生,我们才能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兴趣,而pad正好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能通过pad,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